上海人才落户网

留学生落户  人才引进  落户咨询

上海落户资讯分类

在法抗议迪奥的留学生:如果我们不发声,以后可能没人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3-25  来源:网络

落户咨询二维码  

在法抗议迪奥的留学生:如果我们不发声,以后可能没人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在法抗议迪奥的留学生:如果我们不发声,以后可能没人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观察者网郭肖】法国奢侈品牌Dior被质疑文化挪用中国马面裙一事仍在发酵,当地时间23日,一群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迪奥旗舰店附近集体抗议,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声引发好评。

  今天,抗议活动的三位发起人兰若若、大任、刘同学向观察者网讲述了当日活动的更多细节:一位参加过汉服活动且穿过马面裙的法国人正好路过现场,听闻活动介绍后,对留学生们的行动表示理解;留学生们原本期望能有20人参与活动,结果当天现场参与人数达到了80到100人。

  谈及对Dior的看法,刘同学认为,“文化借鉴肯定我们是支持的,好的东西我们当然愿意拿出来分享,但是文化挪用是绝对不可以的。你今天挪用我们的文化,尤其是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大,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人知道,这原来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留学生合影,摄影者TC(活动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刘同学是本次抗议活动主要发起人,她介绍,自己平时也会关注国内社交媒体、了解新闻动态,看到网友发布迪奥半身裙和中国马面裙的对比图后,她和兰若若去法国官网查看了这条裙子的官方介绍图,发现的确和马面裙相似后非常气愤,“我们平时写一篇论文,引用别人的文献也要清清楚楚标注,一个大的品牌竟然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注意到Dior从中国内地官网下架了那款裙子后,几个人又去Dior其他地区的官网查找,发现裙子仍在出售,“(下架)说明Dior就是很心虚,但是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我们觉得不能坐以待毙。Dior唬住了我们内地的网友,大家不知道他在国际上是怎么做的,但是我们清楚,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在国际上发声。”

  大任的研究生专业是商科,正在学习语言预科,他回忆道,学习过程中有一次教授让他查资料,查询之后他直接用了,结果老师非常生气,并特意强调一定要注重知识产权问题,这也是他参与本次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我就觉得既然大家说注重知识产权,那Dior为什么就不注重?”

  三个人一开始在小红书发起了活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发动一些在巴黎的留学生,一开始他们对活动没抱太多期望,因此向巴黎警察署仅申请了20人的请愿名额,结果没想到,活动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关注,当时,由于担心现场混乱,不好管理,于是他们仅将请愿名额增至50人。

  法国留学生们制作的马面裙科普帖

  当地时间上周六(23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留学生们身着汉服、举着抗议标语,步行了500米左右后来到了集会地点。

  留学生们穿的大都是自己的服装,团队里一位“手作娘”自己制作了衣服;当地的汉服社也提供了一些帮助。兰若若介绍,她和大任、刘同学也是去年才在另一场汉服活动中认识的,3人都是资深汉服爱好者、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各拥有10余套汉服,且都参加了当地的汉服社。

  标语解释:

  C’ESTLATENUETRADITIONNELLECHINOISE(这是中国传统服饰)

  DIORPLAGIELACONCEPTION(迪奥抄袭了设计)

  STOPAPPROPRIATIONCULTURELLE(停止文化挪用)

  支持者中不乏一些法国人的面孔。刘同学透露,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个法国女生突然跑向他们,让她十分震惊,了解情况后才发现,“女生以前正好参加过汉服活动,她说当时还是我帮她找出了一套马面裙给她试穿帮她拍照,她还拿出了当时的照片,说自己很喜欢那套衣服。等我再给她解释了一下我们的活动后,她说自己很喜欢中国文化,也对我们这次行动表示理解,认为Dior的确不尊重中国文化。”

  此外,活动开始前,由于第一次参加请愿活动不熟悉当地的规定,他们去问了法国朋友,听完请愿理由后对方表示非常理解,并耐心指导他们应当先去跟警署去报备一下;准备标语、传单时,一些法国同学还帮助他们修改了语句,告诉他们怎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得到当地人理解;活动期间,一些路人听完他们的请愿内容后,还帮助他们跟其他的路人去解释。

  当地人在听留学生讲请愿内容,@芜嗉拍摄

  抗议活动从下午4点持续到了8点,共4个小时,由于陆陆续续有人到场在旁边支持,当日,共80到100人参与了活动。

  昨天,该活动在微博上也收获无数好评,网友纷纷为留学生们的勇敢点赞,随后,兰若若在个人微博动容写道,“得到肯定了,破防了。”

  在受访过程中,3个人还分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些看法。

  兰若若在法国主修欧洲艺术史,她介绍,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她在课堂上也会学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一天,她突然听到法语老师用中文说了“郑和下西洋”5个字,一开始她还愣了一下,抬头一看,果然PPT上面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这让她觉得十分自豪;由于是艺术类专业,她也经常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就去上课了,“同学和老师也会觉得很漂亮,我觉得这算是文化自信吧。”

  刘同学身边最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是她的房东太太,“她曾来过中国3次,有一次跟我说,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都是他了解不完的,而且她家里会挂一些中国的饰物”,刘同学给房东太太送了一幅自己写的书法,是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古诗《咏柳》,对方非常喜欢,后来还直接把书法裱了起来,这让她十分感动。大任提及,自己有一位老师特别喜欢中国文化,经常问中国留学生关于中国句法的问题。

  虽然,身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他们每个人都能深深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人喜欢中国文化,但几名留学生也坦言,当地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几年前,他们穿着汉服出去,很多人以为他们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因为日本的漫画什么在这边真的非常流行”。

  如今,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当地华人或者留学生每年有很多活动,现在大家出去已经有很多法国人可以认出这是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了,这一点其实我们还是挺感动的。我们也希望为传播中国文化发一点光尽一点力。”

  今年5月底,汉服爱好者们相聚巴黎玫瑰园向路人介绍中国文化

  采访最后,刘同学再次谈到了本次Dior一事,“文化借鉴肯定我们是支持的,好的东西我们当然愿意拿出来分享,但是文化挪用是绝对不可以的。我觉得这不是法律或道德的问题,人类社会本来就是先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之后才产生了法律,现在,大品牌不能因为这个裙形在你这里很常见,你就是对的。你今天挪用我们的文化,也没有告诉别人,尤其是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大,不知道的人真觉得这就是你的原创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人知道,这原来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挪用?文化欣赏?

  事实上,近几年,文化挪用的案例并不罕见。在各类争议事件中,文化挪用的主角往往是国际奢侈品大牌或者国际知名人士,而被挪用的往往是在宣传上处于弱势的文化群体。也因此,当谈及文化挪用这个概念时,大家往往默认了一个特定语境,即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占。

  谈起文化挪用(culturalappropriation),西方媒体往往会同时谈到另外一个词——文化欣赏(culturalappreciation),两个词在英语拼写中非常相似。

  在文化大熔炉的美国,媒体们也往往对文化挪用表现出高度“宽容”的态度。2019年,纽约时报曾发文谈到,时尚行业多次因“剽窃”其他文化传统遭到质疑一事,但文章作者随即将文化挪用与文化融合划上等号,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实践叫做融合,没有融合,人类社会不可能取得进步。文章还“告诫”大家,缩在自己的文化里,只会变得更肤浅。

  纽约时报报道

  美媒商业内幕网站也曾对比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赏,给出的定义是:如果你学习、探索、理解了其他文化,然后以一种你长期发展起来的风格去展示它,那就是欣赏;如果你喜欢一种文化中的衣服、发型、饰物,但是保存了对那里的人的偏见,就是挪用。然而,如果品牌不承认,文化挪用就不存在吗?

  在Dior事件中,中国网友从来不是拒绝融合、拒绝文化欣赏,而是对Dior的敷衍态度不满。此事引发关注后,Dior官方也只是将争议半身裙从中国内地的官网上下架了,且未做出任何回应,裙子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官网上仍旧存在,简介均是“中长半身裙采用Dior造型的经典设计,并以优雅时尚的风格重新演绎。”

  据BBC报道,知名策展人塔姆欣·布兰切特曾分析指出,文化挪用,这种把全世界的文化历史作为灵感的“喜鹊心态”从社交媒体发展起来以后加速了,以前,艺术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带着认真和虔诚去研究一件衣服或某个元素的历史与传统,但现在,他们都是从都是从图像库、素材库查找,根本不考虑它们的文化意义。因此,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窃取一个装饰图案、主题或者一种工艺,而“拿来主义”的下一阶段就是,它们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或者各类T台上,而对于这些物品的发源地区,它们从不提及。(观察者网注:在西方文化中,喜鹊让人们联想到“偷窃”、“厄运”,喜鹊心态也指拿来主义心态。)

  与之对应的是,谷歌趋势(googletrends)里,文化挪用一词在2010年以后频频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文化专委会专家委员孟晖告诉观察者网,在她看来,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赏这两个概念本身就是陷阱,是西方人事先给自己设了道德制高点。预设的前提是,只要西方的当事人单方面宣布,他的行为只涉及文化,那么你就不能分析和质疑他行为里任何非文化性的内容和成分,更不能分析他行为里非文化性的动机和心理。

  像文化欣赏这个概念,用了“欣赏”这一概念,那么就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是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某国文化的某项美好的东西。在这样一个虚伪的概念下,西方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找个非常丑的模特,做很低级的动作和行为,但给她或他穿上某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服装,放在似乎是那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环境里。那么一旦那个国家的人们起来质疑,西方人就说,我们在搞文化欣赏,你们指责这里面的非文化因素,那是你们用落后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玷污人类崇高的精神活动,玷污人性的善意。

  文化挪用的概念更复杂一点,但同样是因为用了“文化”的概念,就强迫人们只能在“文化”的狭隘范畴里施展讨论,如果你指出一个具体的文化挪用行为里的非文化动机,那当事人又赢了,“而且我们中国人大多没有意识到,西方人为中国量身打造的一整套的唯心史观中,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中国人自古富有和先进,但是永远不肯让中国拥有的文明成果出长城,拒绝和人类分享中国的文明成果。这在世界上是各国人广泛相信的一条说法,那么,我们中国人一旦讨论西方人的文化挪用问题,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上一篇:发改委:督促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下一篇: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李家俊:建议让更多博士后落户天津

 

推荐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热点资讯点击在线咨询